前言

不在学校几个月,不怎么看学校发的通知。同学和我说,看绩点公示我能保研,我照着通知提交了材料,竞赛加分后确实拿到的推免外校的资格。

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意外的事,在此之前我一点也不想读研究生,想做更具体的东西,也有大概的学习方向。计算机的大部分的知识技能、有价值的领域、甚至研究本身和上不上学没什么关系。有大量共享的资源可以学习,可以做一些微小的贡献,然后找到一些成就感。我不愿花时间在学校的课程上、逃过不少课、考试全靠突击、有几门课在挂科边缘,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在考研、保研名额、奖学金之类的东西上。但几门专业课(实际上和认真上课的人相比分数并不高,只能算都不太差)却把绩点拉到了靠前的位次,推免名额突入其来得落到我头上,我犹豫了,甚至产生了一些选择焦虑。

人们在谈论读完研究生怎样怎样的时候,通常会想象一个读完研究生后的自己来和现在本科毕业的自己对比,以此来论证考研和读研究生的合理性,忽视研究生多花的三年时间。不可否认,研究生学历和好的学校名头能在就业市场上带来更多的优势,在找工作期间,我也确实受到了一些学历拷打,但我还是觉得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不想再上学,虽然上学也并非是什么坏事。

选择一种认同的价值观,然后认为自己在这种价值观下是“失败”的,再把这种失败完全归咎于高中没好好学习高考没考好没考上大学大学没上985没上研究生,好像你本该能做到这些,然后本该有多成功。我在十几年间的受教育的阶段,被很多人用诸如这样的言论和思想来教育我要好好读书,要上清华北大。我十分反感这样的言论,在高中时期的一些事情后,顺利的养成了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写作业的“坏习惯”,没怎么感受过高考的压力,然后上普普通通的学校。

如果有一天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不会是因为我上什么样的学或者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什么事导致的,非要找一个确定的原因应该是一直运气太差又太贪心,改变不了运气就改变价值观。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读研究生的我,会比不读研究生的我好多少,当然也不差多少,事实上这并不会改变我太多,只是关于随机性和确定性的选择,但把宝贵的三年时光投入到这种不确定性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以后想做什么?这样的问题太具体,我又是个随随便便的人,不想做什么太具体的规划,也没办法想清楚这样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想要更多时间,做感兴趣的事,尝试新东西,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和工作相比,上学可以再次拥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找学校

事发突然,毫无准备。离录取系统开放还有一周,在这个时间点,所有的夏令营都结束了,还在开放预推免的学校也不多,基本也接近尾声。我要在极限的时间里找到还在收人的学校、看推免接收计划复试规则、看看已经结束的夏令营收了多少人、预推免群多少人、填参加线下复试的申请的很长很长的表单、联系老师。把本该几个月完成的事,压缩到几天,这比找工作累多了。

线下

时间只剩四天,几家有机会的学校复试时间重叠了,只能从中选一家,很匆忙的做完决定就得马上出发。从深圳到长春,4个小时、3000 公里、20 度温差。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方,比秦岭淮河以北,北出很多。晚上九点下飞机,打车一个小时到那所学校门口的如家。周围是灰白色矮矮的房子,安安静静的,像在南方小县城的角落。第一天,上午交完材料,去附近买长裤子,矮宽的商场,像是把高楼一层一层削下来,平铺到地上拼在一起,能在里面走迷路。下午机试,四个很简单的编程题,快速满分,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第二天上午的程序设计题笔试是求素数、很基础的动态规划和 DFS,下午面试是一圈老师围着轮流问问题,秋招找工作面了十几场面试,让我已经对面试祛魅了。但这里的面试时间很短,一共只有五分钟,两分钟英文自我介绍,后面是本科是什么水平的学校、会什么编程语言、家是哪里的之类的快速问答。下午三点,在学校的一家汉堡店点了一杯果汁,找了一个角落坐下开始看学校官网的导师信息,联系了一个在严控上评价很好的老师。周围两个人谈论游戏直播、有一个大桌子在商量明天的辩论赛、隔壁的女生在和妹妹视频;第三天,打车去机场的路上师傅问我是不是回家过国庆,飞机起飞前出分了,分数比预估的低,但名次还算比较靠前;第四天,系统开放,收到录取通知。

最后

短短的四天,我未来几年的生活却发生了巨大变化。

停止秋招,谢谢给面试机会的公司

最近在继续学分布式系统,看完了第一遍《数据密集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但导师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所以开始入门了一些深度学习的内容,看到《用随机梯度下降来优化人生》中的一句话:不管你的目标多复杂,随机梯度下降都是最简单的。